阅兵虽已落幕十余日富农优配资源,但那些在阅兵场上震撼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,依然是人们热议的焦点。在众多令人瞩目的装备中,作为压轴登场的东风-5C洲际战略核导弹无疑最受关注。这款导弹究竟如何实现覆盖全球的战略威慑能力?9月13日,央视新闻通过专题报道揭开了这一谜底。
在题为《东风-5C何以成为覆盖全球的核威慑王牌?》的深度报道中,央视详细解读了这款国之重器的战略意义。当东风-5C在阅兵式上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,现场解说词铿锵有力:东风-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,打击范围覆盖全球!全时戒备、有效威慑;以武止戈、砥定乾坤;手握战略重器,铸就和平盾牌!其中覆盖全球四个字瞬间点燃了网络热议,因为这不仅代表着我国战略威慑能力的重大突破,更意味着这款导弹具备不可抗拒、不可预测、不可拦截的三大核心优势,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战略威慑,为国家安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护屏障。
军事专家邵永灵在报道中深入分析了液体燃料洲际导弹的独特优势。她特别指出富农优配资源,与固体燃料导弹相比,东风-5C采用的液体燃料推进系统具有显著优势:燃料能量密度更高,推力更大,这使得导弹能够携带更重的战斗部,同时实现更远的射程。根据理论测算,东风-5C的最大射程可能突破2万公里这一关键指标。相比之下,固体燃料导弹由于机动发射平台的限制,在体积和重量上必须严格控制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射程发展。为弥补这一不足,固体导弹通常选择经北极的捷径弹道来威慑北半球目标,但这种飞行轨迹恰恰成为其最大软肋。
展开剩余55%北极弹道看似捷径,实则暗藏风险。邵永灵解释道,这一区域已被美俄等核大国布下天罗地网:首先,高密度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网能够迅速捕捉导弹发射信号;其次,固定的飞行轨迹让反导系统可以轻松预判拦截点;再者,美俄已在北极方向部署了大量拦截导弹和雷达站,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。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,使得经北极的导弹极易被发现、跟踪和拦截。
要突破这些限制,提升射程成为关键。理想的洲际导弹应该能够从地球任意地点发射,覆盖全球任意目标。从赤道一点到对跖点的理论距离超过2万公里,这意味着导弹必须具备超远射程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。虽然苏联时代曾研制出射程达4万公里的Р-36орб导弹,但该型号早已退役。因此,东风-5C很可能成为当前全球现役射程超过2万公里的唯一洲际导弹,这一技术优势使其能够选择更灵活、更难以预测的飞行弹道,大大提升突防能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我国已列装多型先进固体燃料导弹,但东风-5系列仍在持续升级改进。这充分体现了液体燃料导弹在战略威慑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。其超远射程、巨大当量和灵活部署的特点,与固体导弹形成优势互补,共同构筑起立体化、可靠的国家安全屏障。可以说,东风-5C不仅是一款武器,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,它以强大的威慑力确保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